相信有在關心美食界的朋友應該都有注意到,主打精緻料理的餐廳越開越多,而且有開始往南部移動的趨勢;而隨著《米其林指南》在去年把台南與高雄加入評比範圍內,南部各大新餐廳也越來越受到注目。而在米其林公布8月份最新入選餐廳後,今年年初才開幕、以菜單訴說南部孩子成長故事的「方蒔the Front House」以及將素食料理打造的如詩如畫而聞名的「仙桃素」首度入榜,讓人更加期待8月底最新一期《米其林指南》公布時是否會有更多驚喜。
資料來源@方蒔the Front House、仙桃素
《米其林指南》在本週公布了8月份的入選餐廳,一共有八間餐廳成為榜上的新名字,除了已經廣被討論的「16 by Flo」、「芃卓」、「鮨天本 登龍門」等餐廳外,位於高雄的兩家餐廳-「方蒔the Front House」以及「仙桃素」更是成為討論的新焦點!
訴說在地故事-方蒔the Front House
「方蒔the Front House」在今年初才剛開幕,由廚房經驗豐富的蔡中和擔任主廚,以及從事外場服務超過20年並擁有WSET L3證書的陳玉錡Kiky擔任餐廳經理以及侍酒師,夫妻二人在此將彼此的專業結合、相輔相成,讓高雄的精緻餐飲多了更多的新選擇。
主廚蔡中和是道地的南部小孩,並且曾經在高雄PASADENA、台北侯布雄、澳洲《Good Food Guide》一帽餐廳Bather’s Pavilion、英國米其林二星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The Ledbury等餐廳服務過,可謂經驗相當豐富。在歷經了這麼多年的磨練,好不容易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後,熱愛家鄉的他將自己童年時期於高雄、澎湖等地長大的故事,以菜色表現出來,將刻劃於在地人靈魂之中的記憶與更多人分享。於是,在方蒔的菜單裡,能夠品味到很多台灣人熟悉的味道-包含地瓜、高麗菜酸、水果,甚至是連檳榔葉都是主廚發揮用的素材,除了引起在地人共鳴外,更能讓外來訪客透過食物了解台灣故事。
而不同於其他餐廳把焦點放在菜色上面,方蒔同時也強調外場的服務。在經驗豐富的餐廳經理陳玉錡帶領下,前台人員們以無微不至的細心服務,讓來訪用餐的客人能夠擁有更全面的精緻餐飲享受。
在新一季的菜單當中,「乾式熟成美國極黑和牛菲力/春季蘆筍/巧克力黑蒜」採用乾式熟成的美國和牛,讓肉質更加的鮮甜美味;搭配以煙燻炭烤方式處理的蘆筍、蘆筍花帶來絲絲的煙燻香氣,加上黑算的發酵酸香、黑巧克力的濃郁口感交織於口中,使得這道料理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另外一道「南島之間-澎湖海鱺/紅心芭樂/百香果/馬蜂橙椰奶」裡,主廚再度以菜色表現澎湖的海島風情。選用產自澎湖的海鱺魚,將其用柑橘皮醃漬後入菜,搭配新鮮脆口的紅心芭樂和酸甜的百香果酸甘油醋帶來開胃的爽朗果香,更表現了滿滿屬於台灣的在地風味;而馬蜂橙椰奶珍珠奔放的南洋酸甜,與Q彈甘香海鱺生魚片鮮爽開胃,引領味蕾悠遊南島之間。
「方蒔the Front House」在主廚與餐廳經理兩人共同努力下,把內場與外場的服務連貫讓用餐體驗更加完整,並且在菜色裡加入豐富的故事性,使得每一道菜都格外迷人,在開幕半年左右就獲得米其林評審們的注意,讓人期待它未來的發展潛力。
延伸閱讀:回味台灣南部囡仔的成長故事|「方蒔 the FRONT HOUSE」傳遞南國成長記憶與時代蛻變軌跡
如詩如畫的蔬食料理-仙桃素
蔬食料理在全世界都是一個不可擋的風潮,而為服務因為宗教、健康等因素,許多主打蔬食料理的餐廳也一間一間的出現,讓素食者有更多元化、更精緻、更美味的選擇;而開設在高雄鼓山區的「仙桃素」,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的素食料理給人的刻板印象,是重油重口味以及許多加工素料,口感略顯單調而讓很多「無肉不歡」的朋友們感到卻步。但是這一切到了「仙桃素」的餐桌上之後,可說完全被打破!
主廚陳又銘曾在台北頂級素懷石料理擔任主廚,對於以精緻料理手法創作各式各樣的蔬食料理可說是駕輕就熟;在他爺爺過世之後,回到了故鄉高雄,才成立了自己的蔬食餐廳「仙桃素」。在這間餐廳裡,他把法式料理的擺盤概念帶進來,細心的配合每一種食材的特色,精雕細琢的把在餐桌上呈現的是五顏六色的繽紛,可說是如藝術品一樣的吸引所有目光。
而「仙桃素」堅持使用天然的食材,並且與小農合作,把在地的美味傳達出來;而主廚更大膽的解構、重組各種食材,讓蔬果上桌之後在外觀上呈現一個全新的面容,讓人猜不透到底這道菜是由什麼樣的材料變化而來,在入口後才能發現一陣一陣的驚喜,為用餐體驗增加了更多層次的樂趣。
在新的菜單中可以看到一道充滿創意的「羅西尼牛排」,在主廚運用創意蔬食料理的角度重新詮釋後,展示了不同以往的風貌。主廚使用常見於素食餐廳的猴頭菇作為創作基底,以炭火燒烤後展示食材的精采風味,再加上來自義大利的新鮮黑松露、經過72小時熬煮的褐色醬汁調味,加上以低溫熟成的「智慧之果」代替傳統鵝肝所帶來的豐厚濃稠口感,將口味提升至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