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不可言喻的氣息,除了舒心暢體,亦能通竅凝神,讓人遠離塵囂,身心得以安頓。
撰文@Jenny Chen;圖片提供@林璧瑩

三五好友相聚,點一爐沉香,在悠遠的香氣伴隨下忘卻俗世煩憂。這般雅興,不僅古人為之神往,也是現代人滌塵養心的新風尚。

如果能穿越時空,優雅的宋代,是許多嚮往精緻文化生活的人希望可以造訪的年代。宋人時興閒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其中「焚香」,或許多數人感覺陌生,然而對於香氣的熱愛古今中外皆同,現代人習慣使用香水、室內擴香,而宋代風雅之士則是將珍藏的沉香運用炭火加溫以品味其獨特香氣。品香雅事於宋、明時傳至日本,深受貴族喜愛,逐漸發展為廣為人知的日式「香道」。於台北罐子茶書館教授品香課程的林璧瑩,即因二十歲於日本接觸茶道、香道深受吸引,多年來廣納各種方式自成一家,致力推廣品香之美好於日常。

為什麼焚香用的是「沉香」?林璧瑩分析,其實追溯華人用香的歷史已超越數千年,古老殷商時期的「燎祭」,即是將芳香植物與獻祭用品一起燃燒的儀式,祭祀用香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祭祀,古人在生活中用香也十分廣泛,《楚辭》中即收錄以芳香植物沐浴、入酒的優美文辭。隨著時間的積累,調和各種香材製成「合香」的香方接續問世,成書於宋代的《香譜》除了收錄廣為流傳的各種配方,還包括香品、香具、香事,以及相關的詩詞歌賦等等。然而,在諸多香材中,唯有沉香,不僅受到文人雅士喜愛,醫療入藥更是傳承久遠,修行的僧人道士亦奉為珍寶,至今仍有許多日本寺院擁有大量收藏。

也唯有沈香,多以單方使用於焚香,隨著溫度的不同,沈香會綻放出多層次的香氣,依產地與品類而異,香氣變化無窮。對於愛香、玩香的人而言,沈香所開啟的,不僅是一個豐富的感官世界,甚至能通竅凝神,讓人身心安頓。
為了讓有興趣接觸品香的人能親身體驗,林璧瑩籌辦了「夢粱芳華」品香雅集,結合插花、掛畫與喝茶,讓參與的賓客們彷彿走入宋代雅致林園,靜心享受一場五感的盛宴,聆賞屬於沈香的精彩故事,體會沈香所蘊藏的天地靈氣。
因為蟲蛀、天然災害導致瑞香科沈香屬的植物分泌樹脂以包覆受傷部位,沈香誕生於苦難之中的自我療癒,綻放著靈動香氣,自古以來深深吸引著人們。產地遍及中國南境的香港、雲南以及海南島,由中南半島西至印度、東至新幾內亞,都可以找到沈香的蹤影。品類雖龐雜,能用於焚香、入「品」的沈香,數量卻很稀有,價格也很高昂。念及沈香得來不易,秉持惜物愛物之心,也希望讓更多人減輕玩香的負擔,進而親近沈香,林璧瑩運用了獨特細膩的品香手法,僅以極少量的香材,藉由巧妙的溫度調控,即能品味沈香蘊藏的多樣迷人氣息。

「夢粱芳華」品香雅集由數個香席組成,參與的賓客們可以依據喜好選擇品賞的沈香。備受推崇的棋楠,在許多人心目中是等級最高的沈香,而沈穩的紅土、清揚的芽莊,以及近年來也備受矚目的海南沈香,都是香席中常見的主角。香席主人會依據品賞的沈香特性以及希望傳達的意境,精心佈置香席。除了時令的花木植栽,通常也會擺飾香主人珍愛的古玩收藏,一如古代文人雅聚,案上風景總能觸動賓主間的輕鬆交流。品香所用的各種道具,包括香爐、香盒、香箸、香則、羽帚、爐承⋯等等,往往是賓客們最感到好奇的物件。由於品香風潮近年才逐漸回歸,收集一整套香席所用的道具並不容易,有些需要訂製,甚至耗費數年時間亦常有之。

賓客坐定,香主人點燃香碳,揭開香席序幕。以香刀取下不到0.1 毫克的沈香置於爐中,雖然僅有極少量的沈香,卻綻放出氣場強大的香氣,變化更是出人意表!如席間品聞的一款黑棋楠,從最初的涼氣,接著出現藥香、蜜丸香、炙燒樹皮香,然後出現乳香,最後以桂圓果乾的甜香收尾。在席間品香,通常會就著香爐品味三次,首聞去除鼻中雜味,再品則觀想香氣帶來的感受,最後回味當下氣息,植入意念之中。
沈香氣味之所以迷人,在於它既熟悉又陌生,有時會牽動久遠的記憶,有時則是帶領我們前往一個未知之境。和緩的節奏與行香的儀式感,香席彷彿帶領我們淌入時間之河,跟隨香氣的流動,造訪沈香誕生的時空。靈動的氣息,彷彿帶領我們穿越此刻的塵囂,回到初始。

現代腦科學研究證實,氣味對人們的情緒會產生影響。沈香的香氣能帶給人輕鬆、愉悅與穩定的感受,中醫以沈香入藥,也是運用其行氣活血、透達經絡的特性。對於能量感受敏銳的人,更能感受品香之後自身氣場的變化。林璧瑩分享,有個學生習慣每天打坐十分鐘,點了沈香之後,竟可以打坐到三十分鐘。也有學生原本因事憂煩,上完品香課之後內心安定了,身體的不舒服也得到改善。

《楞嚴經》裡紀載,香嚴童子看到比丘點燃沉水香,觀此香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因而得圓通之妙,斷絕三界煩惱。出世開悟也許並非眾人所求,養生保健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入世智慧。煩惱為萬病之源,不妨點一爐香,在優雅的沉香氣息陪伴中,滌除塵囂,更能靜心體會世間的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