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也許是台灣藝術市場起飛的一年,光是五月初台灣就進行了兩場大型藝術博覽會。先有首次與文化部共同舉辦的ART SOLO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緊接著是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於上周末圓滿落幕。兩場藝術博覽會紛紛傳出交易捷報,這在當今國際關係詭蹫,戰爭與天災人禍齊飛的時刻看來,究竟是象牙塔裡的自慰心態,還是下一波浪潮之先驅?
資料提供@ART SOLO、台北當代
ART SOLO
ART SOLO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是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TAGA)舉辦,展出橫跨7個國家地區,匯聚45家畫廊68個展位,73 位藝術家上千件的多元創作。ART SOLO創辦的初衷除了想要舉辦以藝術家個展為主的博覽會之外,也志在推廣將展位模組化、序列化(每個展位固定為36平方公尺),從而降低畫廊參展的門檻,進而增加更多畫廊的參展意願。對台灣畫廊而言,可以用更高的效益來推廣旗下的藝術家,對海外畫廊而言,則是能夠用更實惠的方式來接軌台灣藝術市場。
由丹之寶 Tansbao Gallery 代理的不丹藝術家 Zimbiri(金柏麗),是不丹現任國王 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的表妹。為響應此次 ART SOLO 藝之獨秀 藝術博覽會,藝術家 Zimbiri 於展會期間首度訪台,並在台灣舉行首次個展。Zimbiri 的作品皆使用珍貴的天然礦物顏料繪製,全新的「Tall Tail」 系列作品中,她將畫作裡的老虎框在畫幅的方寸之間,對於每隻老虎的神情均有細膩的描繪。
Zimbiri 決定選擇老虎作為畫作主角,是因為牠在不丹的神話歷史中是神秘珍貴,又即將瀕臨滅絕的存在,而在Zimbiri 筆下的老虎有些宛如拼圖、有些被困於自身尾巴的囹圄之中,然而無論框架如何,Zimbiri 的老虎總是表情威猛且自信,似乎無畏這方寸畫框,牠總有辦法找到突破困境的方式,而這正是藝術家Zimbiri對於自己的國家與世界深深的祈福。
不只來自「最幸福國度」的不丹皇室成員藝術家感受到人類生活日漸拮据的窘態;台灣的藝術家無論少年或資深,不約而同呈現在這三年疫情中被「困住」的焦慮。鄭崇孝取材中國山水畫構圖,以積木方塊的概念用色彩區隔自然景觀,卻又在這一片祥和之中放入恐龍與他標誌性的紅內褲小胖子,現實與想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揉合、打破。
而陳益村的最新作品從遠處乍看,猶如山頭白霧祥雲瑞氣繚繞,走近細瞧才能發現那是一個又一個的圓圈彼此連接,布滿整個畫作、構成了整幅畫作的是這一個又一個似乎沒有盡頭的圓。這幅畫其實是陳益村從台北搬去花蓮定居半年後,每天所見所聞的心得體驗,連綿起伏的不只是花東的山巒,還有無邊無際的大海,世界之大,真正的容身之處只有我們的內心。
擅長在畫作中拼貼各種流行文化元素、挪移既定文化符碼的黃詠麟,此番在ART SOLO呈現的最新作品,少見地讓形似日本相撲選手的角色出現中文字的內心獨白,搭配上會播放各種體育賽事的運動酒吧背景以及星際大戰彈珠台,令人錯亂的場景和不合時宜的打扮與心情,彷彿這世代的我們汲汲營營卻始終找不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來自日本的小暮畫廊Gallery Kogure,偕同展出的藝術家Shinichi WAKASA若佐慎一 首次在台舉辦個展。修習過雕塑的若佐慎一過往作品皆以木材切割形狀後於其上繪畫,屬於半立體版畫作品,而此番卻首次展出了立體的雕塑;混和版畫剩餘的木材與黏土,並將日本傳統的漆繪運用其上,跳脫出二次元卡哇依風格的漫畫感,將經歷過「創作」而被留下來的木頭再次利用,並重新賦予意義。
台北當代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自詡為當代藝術市場的東亞樞紐,今年除了展覽本身之外也規劃了首次在台北揭開序幕的亞洲藝術贊助人沙龍,這是一個串聯東亞地區新興贊助人及收藏家的國際平台,提供了志同道合的思想家彼此互動、學習、分享當代藝術收藏的機會。而現場的展會則是分為三大展區:由「當代網域」為主軸,加上展示新興藝術的「新生維度」,以及聚焦歷史意義策展的全新展區「藝術載點」,共同為會展增添藝術動能與深度,更有多達30間首次參展畫廊加入。
本屆會展亦籌備了一系列藝術計畫,不僅以活躍的本地藝術生態、大型裝置、精心策劃的講座及研究論壇等內容讓觀眾耳目一新,也讓藝術圈得以在台北當代期間產生有意義的國際連結與對話。其中的實境計畫突破藝博會展位空間限制,為觀眾獻上獨一無二、大型沉浸式裝置藝術,讓展演本身和觀眾一起製造出藝術品,其中像是采泥藝術展出的藝術家董承濂,其作《若水》(2021)以逾十萬片手工製的鏡面馬賽克,結合燈光、律動和音樂,營造出一個沉浸式冥想體驗;以及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現代雕塑大師李再鈐,其作《品》(2008)由 12 條大型不鏽鋼組成,以低限主義的幾何結構表現出雕塑藝術回歸純粹後的形式基礎。
今年台北當代除了多藝廊、更多展位之外,在周邊服務更是卯足全力。例如公眾導覽便邀請來自各領域專業的導覽員擔任:典藏.今藝術&投資、綠島人權藝術季、漁光島藝術節策展人方敘潔、立賢教育基金會、宜東文化、PAPER MATTER、Giloo 紀實影音與朋丁。透過不同主題路線,帶領觀眾在藝博的大世界中,創造自己的小世界,體會新的逛展方式。
而創意料理亦是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饗宴的延伸體驗,找來米其林星廚林明健打造神秘菜單,把位於寒居酒店二樓的「BeGood」餐廳搬到台北當代貴賓室。近年來火熱的蔬食餐廳「Little Tree Juice Club by 小小樹食」秉持永續性的精神,為本屆會展獨家製作新鮮蔬食餐飲。另外還有重新演繹傳統台菜的「心潮飯店」也進駐台北當代推出精選佳餚,連下午茶都找來「illy corner」為休憩片刻的觀眾供應頂級義式咖啡及茶點。
猶如一場為期四天的藝術狂歡遊樂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在明星藝術家加持、網路行銷、口碑號召之下綻放一場名為藝術饗宴的五月煙花,然而大量人潮與不停歇的講座、體驗,使得整場藝術博覽會反倒不自覺地呈現出了最真實的本質-商業。買進藝術品的收藏家比過往成長更多,越來越多台灣人認知到藝術投資是門可操作的獲利方式,加速讓台灣的藝術市場終究逃不掉所謂的「快時尚」世界趨勢。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藝術展?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和藝術重啟如此之多的對話?在交流過後除了錢我們能付出什麼?
世界之大,真正的容身之處只有在我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