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itage典藏系列薈萃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1920至1990年代發表的臻品,供喜愛具有年代設計感的品味藏家選購。這項別具意義的系列始於2007年,現有近200年傳世珍品,包括珠寶及裝飾臻品,選自多個珠寶及高級珠寶系列,並定期加入新購的梵克雅寶歷史真品,在體現世家享譽國際的工藝技術和雋永不朽的美學之餘,也讓人一窺珠寶發展史的脈絡。
資料提供@VAN CLEEF & ARPELS
每件臻品在納入Heritage典藏系列前,均由梵克雅寶的專家仔細查驗。在工藝坊裡,世家的工匠分析作品的狀況,以及素材的質量。經過徹底潔淨後,作品按世家的嚴謹標準和工藝要求進行所需的修復工序。與此同時,Patrimony傳承部門負責有系統地翻查文獻資料,細閱顧客紀錄、會計明細,以及設計繪圖,將之與作品互相對照,以識別作品的真偽和屬性。每一件作品均經過如此鉅細無遺的審核程序,方能進入Heritage典藏系列的殿堂,供收藏家品鑑和選購。
「咆哮的20年代」充滿前衛精神,也是裝飾藝術Art Deco大行其道之時。20世紀初,歐洲嚮往亞洲文化。這件瑰麗迷人的座枱鐘以粉紅水晶和青金石底座,結合遠東藝術常見的刻面綠松石。鐘面上的圖案取材自中國,包括山羊、白鶴和菊花,帶有長壽、和諧的寓意;而中央的觀音菩薩右手揚起柳枝,為眾生遍灑祥和的甘露。
現代主義美學興起,令作品的立體層次更形突出。世家在創辦人的女兒雲妮 • 普伊索 (Renée Puissant) 出任藝術總監期間,踏入創意飛揚的年代,開創多項嶄新的專利技術,造就充滿奇思妙想的作品。
1934年,世家發表Ludo手鐲,向高級訂製時裝擷取靈感,充滿建築美的前衛結構酷似腰帶。手鐲由六邊形的鉸件組成,模仿蜂巢的結構,是當時流行的白色珠寶樣式,將鉑金與明亮式切割及長方形切割鑽石和諧結合。手鐲的對稱幾何造型雖遵循裝飾藝術的手法,但手鐲頂端的裝飾元素饒富動感,預示新一波的風格流變。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家以當時被視為保值資產的黃金創造出許多奇巧瑰麗的臻品。流行於戰時的愛國珠寶,以含蓄的手法傳遞希望和抗戰的信息;世家亦借助鍾愛的大自然,傳遞動人的信息。戰後面世的Inséparables胸針,捕捉家庭重聚的一刻。薈萃藍色藍寶石、白色鑽石和紅寶石的花蕾在枝頭綻放,紅、白、藍的色彩組合與盟軍的旗幟互通,是戰時和戰後勾起感傷情懷的愛國象徵。
1954年,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發表新穎的「La Boutique」概念,推出限量的入門級珠寶,售價較華麗的珠寶平易近人。這些活潑俏皮的動物胸針,配戴方式千變萬化,旋即受到年輕顧客的喜愛。系列面世時正值卡通動畫方興未艾,例如這枚胸針就教人聯想到迪士尼著名的可愛小鼠。
這串項鏈是1960年代的代表作,精巧瑰麗的設計反映世家在寶石選材方面一絲不苟。17顆璀璨的橢圓形切割藍色藍寶石 (共52.94克拉) 在閃爍的美鑽和鉑金鑲座烘托下,綻放流光溢彩。華美罕貴的珠寶與一身時尚旅人的打扮相得益彰,在雞尾酒會、歌劇晚會和都會盛宴上吸引鎂光燈的追逐,更在盛大舞會中形成一道璀璨奪目的風景,如貴族富豪Alexis de Redé在巴黎Hôtel Lambert舉行的豪門盛會即為一例。
1970年代,來自印度的美學影響啟發世家創製出一系列創意飛揚的珠寶作品。這串長項鏈以西方珠寶常見的鑽石,搭配黃K金、祖母綠和紅寶石,將文化和
技術上象徵印度的元素和諧地融入作品中。鐫刻於黃K金表面的浮雕,與取自古董印度珠寶的寶石互相輝映。寶石經鑽孔加工,使其得以如飾珠般串連,或利用鐫刻和鏤雕技術,於表面勾勒印度教的傳統圖案,體現1970年代的珠寶對東方古董寶石的偏好。
這枚碩大的黃K金戒指效果相當奪目,成行的長方形切割鑽石相交成十字,中央鑲嵌一顆5.46克拉的紅寶石,彰顯對稱的構圖。紅寶石摒棄傳統的多向切割和爪鑲形式,改以蛋面切割和密鑲方式呈現。世家順應70年代的復古熱潮,利用古老的切割和鑲嵌技術締造極致華麗的效果。
1980年代的美學延續至下一個十年,但也愈趨簡約含蓄。鉸接或一體鑄造的短項圈、開口手鐲或粗手鐲,以至耳夾、耳環和戒指,均紛紛採用簡潔的線條。對傳統價值的重視,在這段時期亦開始抬頭,世家昔日的傳世佳作因而成為主要的靈感泉源,供當時的設計借鑑。自1933年已獲專利保護的Mystery Set隱密式鑲嵌技術,是構成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獨特風格的重要元素。這對如雕塑般線條流麗的耳環,色彩深邃迷人,是1980至1990年代的代表作。其色彩層次,抑賴傳統Mystery Set隱密式鑲嵌紅寶石與明亮式切割鑽石構成的對比,典雅的造型與1960年代作品不遑多讓。不同時期的技術和美學和諧協奏,使耳環成為後現代主義不可多得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