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珍稀寶石教人迷醉,那歷經千萬年、甚至上億年而凝聚的光輝,讓人們不由得肅然起敬,渴望擁有一瞬永恆。我們有幸欣賞與珍藏耀眼的寶石與璀璨珠寶們,也功歸於那些創意力十足的珠寶創作人。
撰稿:林映岑
資料提供@ VAN CLEEF & ARPELS、CARTIER、BVLGARI、PIAGET
VAN CLEEF & ARPELS 珠寶詩人
珍罕寶石永恆璀璨、萬中選一的特性,對比於愛情是再適合不過。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法國一位寶石世家的掌上明珠Estelle Arpels邂逅寶石切割師之子Alfred Van Cleef。郎才女貌的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兩人的姓氏一同成為品牌名稱,因此VAN CLEEF & ARPELS的每件作品都可說是這場浪漫愛情的結晶。
創辦人夫婦對大自然充滿了無限想像與迷戀,如透過琺瑯、珍珠母貝或稀有寶石妝點蝴蝶的靈動意象,此外,Alhambra四葉草幸運圖案也是世家重視的元素,此和諧象徵以黃K金圓珠飾邊,從此成為最經典的幸運符號與VAN CLEEF & ARPELS的標誌。另外,舞蹈也是品牌重要的靈感泉源之一,源於Estelle Arpels弟弟Louis Arpels對舞蹈藝術的熱愛,他發現芭蕾舞結合了美與動感,因而開始創作一系列的舞者珠寶作品。
為了完美地呈現寶石本身,VAN CLEEF & ARPELS在1933年便取得讓珠寶界歎為觀止的專利技術成就—隱密式鑲嵌法(Mystery Set)。這其中的奧秘為將精細切割的寶石一顆一顆地鑲嵌於型態相符的金質軌道上,使任何貴金屬支架或底座完全隱藏,外觀上看起來僅有寶石完美鋪滿表面。這項工藝技法也令VAN CLEEF & ARPELS的工匠們被譽為黃金之手,延續著百年傳統工藝精神,為每件珠寶作品注入靈魂。
CARTIER 皇帝的珠寶商
雖然卡地亞的傳奇故事自1847年創辦人Louis-Francois Cartier接手巴黎rue Montorgueil 31號的珠寶店即開始了,但真正將卡地亞以無邊創意發揚光大、傳播於世界上從而獲得「皇帝的珠寶商」美譽的,乃是被稱為卡地亞三兄弟的Louis Joseph、Jacques-Théodule、Pierre-Camille。
1899年,在卡地亞三兄弟中最年長的路易(Louis Cartier)推動下,卡地亞品牌進駐時尚的巴黎市中心——和平街13號(13 rue de la Paix),且直至今日仍未改變地址,在這裡,於華麗黑色大理石外牆背後,卡地亞寫下品牌創意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輝煌篇章。
此時卡地亞三兄弟,分別掌管巴黎、倫敦、紐約的店舖,不僅得以在第一時間服務皇室權貴,也因大量的旅行走訪而收穫許多創作靈感。例如Pierre親赴俄羅斯,找尋最上等的琺瑯和雕琢動物的珍貴玉石。Jacques則前往印度,將當地王室的漂亮珠寶運回倫敦工作室,重新設計修飾,這也是為什麼卡地亞的的創作中時常混合當代元素與異國風情。
彼時正是歐美世界流行裝飾藝術的年代,極簡線條與東方文化元素被視為潮流,恰好給了卡地亞大兄長Louis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揮的舞台;像是從坦克車輪廓幻化成錶殼的Tank腕錶、從浴缸變化成珠寶腕錶的Baignoire,時至今日我們仍舊對這些經典之作的誕生感到讚嘆。
BVLGARI 明星的珠寶盒
寶格麗的創辦人索帝里歐‧寶格麗(Sotirio Bulgari)在希臘的伊庇魯斯小鎮發跡,開創他的銀器生涯,當時的店鋪至今還存留著。1877年,他離開了希臘,前往克基拉島,再到拿坡里,1881年落腳在義大利羅馬,並且於1884年創立了寶格麗公司,在via Sistina開設第一家店鋪。
當索帝里歐的兩位兒子喬吉奧(Giorgio)及柯斯坦提諾(Costantino)加入家族事業後,他們決定家族公司應專注於高級珠寶以繼續成長。從1940年代起,真正的寶格麗義式風格開始萌芽,不僅擁抱黃金的光彩、彩色寶石的耀目,更推出蜿蜒靈動的Serpenti作品。
在1950至1960年代,《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s)和《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等經典電影激發起人們的無盡美麗幻想,讓永恆之城羅馬成為人生中必須拜訪的夢幻之地。與此同時,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葛莉絲‧凱莉(Grace Kelly)和安妮塔‧艾格寶(Anita Ekberg)等巨星紛紛到訪康多堤大道的寶格麗精品店,在幕前幕後與寶格麗珠寶交織充滿熱情的親密關係,而寶格麗也因此獲得了「明星的珠寶盒」之美名。
PIAGET 美好生活的代名詞
不同於上述三個品牌皆是從珠寶商起家,伯爵是從瑞士名為La Côte-aux-Fées(仙子坡)的小村莊,以製錶工作坊起家。然而正是這間勤勤懇懇的製錶品牌,在1957年伯爵憑藉9P手動上鏈機械機芯成為超薄機芯領域的焦點,於巴塞爾鐘錶展(Basel Fair)一鳴驚人。
纖巧的機芯能夠為鐘錶帶來更多造型及可塑性,於是1959年,首家「Salon Piaget」(伯爵沙龍)在日內瓦落成。並將首批伯爵高級珠寶作品及精緻腕錶在這裡進行展示,呈現品牌的創意巧思與精湛工藝。
透過無與倫比的製錶工藝與珠寶鑲嵌,伯爵創造出1960年代間最色彩繽紛的珠寶腕錶作品。例如1963年,伯爵是世界上首個將寶石鑲嵌在腕錶面盤的品牌,而包含金質項鍊錶、寬版手鐲錶、1967年與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的錢幣珠寶錶系列等等,都在當時引發熱潮。
到了伯爵的第四代傳人Yves Piaget之時,熱愛上流社交生活的他藉由和政商名流的來往獲得創作靈感,而伯爵這品牌所代表的優雅及頂級奢華風格也一並受到眾多名人追捧,因此「Piaget Society」一詞不脛而走,象徵的是一群重視生活品質,追求享樂和品味的族群,伯爵為享樂而生,為美好而活,這樣的信念延續至今日。